About Ayi K.

我的相片
Taipei City, Taipei City, Taiwan
Hill's Pet Nutrition Expert certified

星期二, 5月 24, 2011

綠唇貽貝的隱憂

紐西蘭綠唇貽貝的簡介:
紐西蘭綠唇貽貝(也稱翡翠小管、貽貝或淡菜)是紐西蘭特有種,原產於紐西蘭南島的原始海域,為一種雙殼軟體動物,廣泛分布在紐西蘭大陸近海區的潮間帶。食性濾食性生主食為: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綠貽貝從水中篩濾浮游生物後,吸收這些浮游生物轉化為牠們自己的身體。紐西蘭的綠唇貽貝,目前皆改以「水產養殖」。紐西蘭的綠唇貽貝、大鱗大馬哈魚(quinnat salmon, 為鮭魚的一種)及太平洋牡蠣是紐西蘭水產養殖類的最大宗。從2001年起,這三項產品佔的水產養殖總量的98%。綠唇貽貝佔71%,其他佔2%來自扇貝,淡水蝦和鮑魚。 [來源:Andrew JeffsAquaculture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a helping hand. Seafood New Zealand20034月,P.27  詳情請參見: http://www.green-lipped-mussel-oil.com/green-lipped-mussels-info.html ]

然而,有趣的是,由於氟氯碳化合物(CFCs)在平流層中的臭氧層造成的破洞,讓科學家發現在紐西蘭的這些浮游生物有非常高濃度的天然抗氧化劑,而這些浮游生物正是紐西蘭綠唇貽貝的食物。紐西蘭綠唇貽貝在吸收浮游生物並轉化成自己身體的過程,同時也吸收了這些高濃度的抗氧化劑,使得綠唇貽貝及其所提煉出的綠唇貽貝油/綠貽貝萃取物,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和天然的葡萄糖胺(glycogens)
omega-3脂肪酸已證實對貓狗有抗發炎、潤澤皮膚等有一定療效。
(詳情請看布媽文章—“魚油”)
葡萄糖胺(glycogens)預防”(並非治療)貓狗退化性關節炎。
[]
但目前葡萄糖胺是否真能對退化性關節炎,有兩派說法,
一種認為有效,另一種認為沒效。

但是,目前在紐西蘭海域有毒性之甲藻至少有這17種:
Dinophysis acuta                      
Alexandrium ostenfeldii                    
Gymnodinium cf. mikimotoi      
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
Gymnodinium breve
Gymnodinium sp.
Alexandrium margalefii
Alexandrium tamarense
Dinophysis dens
Alexandrium minutum
Dinophysis skagii
Resting cyst of Alexandrium ostenfeldi
Alexandrium concavum
Dinophysis acumniata
Prorcentum lima
Gymnodinium breve
Dinophysis sp.
[]請各位貓友見諒,布媽並非主修生命科學,藻類學名無法以中文譯。


甲藻(腰鞭毛蟲)的簡介:
甲藻是數以千計的藻類中其中一種微小生物,直徑約0.020.04毫米(mm.),形狀像一個中間有凹陷的足球。有少數種類的甲藻會釋放水溶性毒素,此毒素可以殺死其他物種的海洋生物。 當貝類吃了有毒的甲藻,毒素就會集中在貝類身體中。 如果有毒貝類被人們食用,人體會中毒,甚至死亡。


有毒甲藻類對海洋生物的危機:
{事件一}
1982-1983成千上萬的魚和企鵝在豪拉基海灣(Hauraki Gulf)突然大量暴斃。 後來的研究報告指出,懷赫科海峽(Waiheke Channel)第四泰晤士河河口(the Firth of Thames estuary)成千上萬的死魚和1982-1983年的企鵝和魚暴斃事件之肇因相同(Waiheke Channel the Firth of Thames estuary Hauraki Gulf 皆位於紐西蘭北島),中毒原因皆是因為以貝類為主食的魚類,食用了有毒貝類,魚類食用有毒貝類後,皆發生嘴唇麻木及舌頭腫脹等中毒病兆。而有毒貝類的產生原因,是因為貝類先篩濾並吸收了有毒甲藻及其毒素變成有毒貝類,使得以貝類為主食的魚類中毒,進而爆發魚隻大量的暴斃。

有毒甲藻會出現在豪拉基海灣,主因是拖網漁船將已被有毒甲藻污染的海域(即海灣懷赫科海峽第四泰晤士河河口),將有毒甲藻類隨著拖網污染到豪拉基海灣。接著,在1986年和1987年,有毒甲藻類的汙染已從紐西蘭北島海域橫跨到塔斯馬尼亞海域(Tasman Sea,位於紐西蘭和澳洲之間的海域)。然而,大規模爆發貝類濾食有毒甲藻造成貝類中毒,以前一直認為,造成貝類中毒之有毒甲藻出現海域僅限於最早爆發疫情的美國東海岸和日本的瀨戶內海。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有毒甲藻類的污染及擴散,與大型貨輪往返於於大洋洲海域及亞洲海域有關。許多從亞洲出發前往澳洲或紐西蘭的大型貨輪,因貨輪載運量很少,船身重量不足,可能導致船身傾斜翻船,為了解決船身重量不足的問題,貨輪在亞洲海域出發時,會吸進約50萬升(132090加侖)的海水,使船身重量夠重,足以讓貨輪螺旋槳持續地保持在海水中。紐澳地區研究人員發現,來自亞洲的貨輪所吸入的海水中,竟含有數量高達30萬隻有毒甲藻。

{事件二}
1989年,位於紐西蘭南島南方的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的鮭魚養殖場,發生了有毒藻類赤潮易彎藻(Heterosigma akashiwo)導致大量養殖鮭魚中毒暴斃的事件。(何謂赤潮/紅潮? 請參見這裡)
{事件三}
1992年,紐西蘭多處水產養殖場,皆出現有毒藻類造成魚類、貝類中毒事件。於隔年(1993)的夏天,紐西蘭則有超過200起因食用含有甲藻毒素的魚類、貝類造成的人體食物中毒事件。人體食用含有毒素的魚貝類後,會產生腹瀉、嘔吐、肌肉酸痛、頭昏眼花、失去記憶、刺痛、嘴唇麻木及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

{事件四}
自從1993年夏季開始一直到1995年,紐西蘭當局總共確定了6種以上的有毒甲藻污染水產品事件。在以往,這6種有毒甲藻僅出現於美國東南部的海域中。

◎甲藻的特色:
甲藻有一個相當有效的繁殖策略。當海洋環境條件有利於甲藻數目的增長,它們會迅速的分裂繁殖。但當海洋環境不利於繁殖時,甲藻為了因應惡劣環境,會在海中形成囊腫,並在海床上等待下一次適合甲藻繁殖的環境來臨。等到海洋溫度有利於營養物質和微生物生長時,甲藻的囊腫會爆開,並以驚人的速度再次分裂繁殖。而有毒甲藻所分泌的毒素,能殺死浮游動物、濾食性貝類和魚類等掠食者,而這些毒素都來自於不同種類的甲藻,目前已知這些毒素皆為最致命的毒素。
目前研究已知甲藻會大量存在於海中的主要原因為城市污水排放的出海口、農業肥料隨著地下水流入海中皆有利於甲藻大規模的繁殖。

雖然貨輪將許多有毒甲藻帶入紐西蘭海域已經幾十年,有毒甲藻也可能在紐西蘭海域也可能因為海洋環境及生長條件適合甲藻繁殖,而再次發生甲藻數量暴增導致浮游動物及魚貝類中毒暴斃的事件。當海洋中有毒甲藻盛開時,每公升的海水中,甲藻數量可高達90萬,海水顏色則隨著不同種類的毒甲藻盛開而變色,有可能是棕色,也可能是紅色。但隨著地球氣候變遷,現今會造成毒甲藻大規模爆發的條件及原因,相較於從前,又有更多的變因,值得科學家研究。

為了防止人類再次發生食用有毒魚貝類所造成的食物中毒,紐西蘭漁業部和地方衛生局會定期檢測貝類(蚌、牡蠣等)的海洋生物毒素。當一檢測出超標毒素,就會立刻關閉當地的水產養殖場,並警告民眾不要食用有毒貝類,直到毒甲藻類消失,才會再度開放該地區的水產養殖場。

雖然綠唇貽貝大約在三週內,能自行將甲藻毒素排掉(意即 : 若是爆發紅潮,遭感染的綠貽貝仍須至少三個禮拜的時間將毒素排掉,才能讓人體食用,若是在爆發甲藻污染時,吃進綠貽貝,仍會造成食物中毒。),但是pipituatua這兩種紐西蘭特有種雙殼軟體動物,會將甲藻囊胞留在體內,當環境適合某種甲藻生長時,這些甲藻就會從pipituatua釋放出囊胞,造成下一次的藻類毒素爆發。生物學家深信,pipituatua之所以會保留甲藻囊胞,是由於甲藻囊胞存在於pipituatua所產生的鮮艷色,能防止鳥類食用這兩種貝類。(pipituatua為毛利文)





Powered By Blogger